
说起杨基,那可是明初苏州城里响当当的才子,位列“吴中四杰”之一。不过,这位才子的人生,可比他的诗句惊险多了。
元末天下大乱,群雄并起。杨基当时在枭雄张士诚手下做事。后来朱元璋大军南下,攻破平江(也就是苏州),张士诚兵败自尽。
作为前朝旧臣,杨基的处境可想而知。他被俘虏,押送到应天(南京),生死只在老朱的一念之间。
幸运的是,朱元璋爱才,不仅没杀他,还给了他一个官做。但伴君如伴虎,尤其是在那位以铁腕著称的洪武皇帝身边,杨基的日子过得战战兢兢。
他就像一叶扁舟,在时代的惊涛骇浪里沉浮。后来,他还是因为一桩陈年旧案被牵连,发配到了遥远的边疆。这首小诗,便是在他人生相对安稳的片刻,于苏州天平山中所作。
图片
《天平山中》
杨基〔明代〕
细雨茸茸湿楝花,南风树树熟枇杷。
徐行不记山深浅,一路莺啼送到家。
这首诗,没有半点身世飘零的哀怨,也没有怀才不遇的愤懑。它干净得像一块雨后被洗过的玉石,通透晶莹。
你看那初夏的细雨,不是瓢泼大雨,而是“茸茸”的,像小动物的绒毛,温柔地沾湿了淡紫色的楝花。南风一吹,满山的枇杷都熟了,金灿灿的,挂在枝头,全是丰收的喜悦。
这两句,写的是景,更是心。只有内心安宁的人,才能感受到这般细腻温柔的自然之美。那些急功近利、焦虑不安的人,是看不到这场“茸茸”细雨的。
全诗的精髓,在后两句。“徐行不记山深浅”,他慢慢地走着,走着走着,竟忘了自己走到了山的什么地方,是深是浅,全然不放在心上。
这“不记”,是点睛之笔。他忘掉的,何止是山路的深浅?更是那些官场的倾轧,人生的起落,命运的无常。那一刻,他彻底放空了自己,与山林融为一体。
当一个人真正卸下心头的重担,全世界都会对他温柔以待。“一路莺啼送到家”,你听,连黄莺鸟的啼叫,都像是专门为他奏响的欢迎曲,一路护送他回到那个安放心灵的家。
杨基一生坎坷,但他在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里,找到了安顿自己的法门。那不是逃避,而是在纷繁世事中,依然能为自己寻得一方宁静天地的大智慧。
走过半生风雨,或许我们都会明白,人生最好的状态,莫过于像杨基这样,在某个寻常的午后,慢慢走着,忘记时间的流逝,忘记身外的烦扰,只听得见风声、雨声和鸟鸣。这,便是回家了。
感谢阅读,点赞分享,与君共勉!
推荐阅读:秦始皇收缴天下兵器,却漏了最硬的一块“铁”,这首诗道破天机元代高官的一首小诗,仅20字,却道尽养育之乐,最后一句更是天下父母的共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安全配资门户,网上在线炒股配资,股票杠杆正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